close
標題:

歷史至今, 邊個人稱得上為英雄

發問:

如上.. 不只中國, 外國都可

最佳解答:

中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順帝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時。父親朱五四(後名世珍),母親陳氏。朱元璋祖籍為江蘇沛縣,籍淘金戶。祖父初一因當地不產金,賠納不起而徙句容,後徙泗州,至父親時方徙濠州(今安徽鳳陽)定居。原名重八,後改為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幼時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後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覺寺當行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遊方僧。 [編輯] 起義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湯和來信勸說,參加紅巾軍,投靠郭子興,由於指揮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軍官逐漸升為元帥,並娶郭子興養女馬氏(後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將這裡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改名為應天府。 朱元璋採取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採取穩健的進攻措施,擊敗了徐壽輝、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勢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韓林兒封為吳國公。1364年自封為吳王。 [編輯] 建國 朱元璋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1月23日),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同年閏七月,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朝覆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征服雲南,中國在長達三百多年的混亂時期後終於得到了真正的大統一。 洪武元年,大封諸將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將、一大臣為開國元勳。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遇春、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初十日,朱元璋命於雞鳴山立功臣廟。當時他告諭中樞省臣說:「元末政亂,禍及生靈。我倡義臨濠,以全鄉曲。繼率英賢渡大江,遂西取武昌,東定姑蘇,北下中原,南平閩廣,越十有六載,始克混一。每念諸將相從,捐驅戮力,開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報。追思功勞,痛切我懷。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廟,序其封爵,為像以祀。人孰無死,死而不朽,乃為可貴如諸將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無窮之榮;身雖歿而名永不磨滅」。六月初三日廟成,朱元璋親定功臣位次,以徐達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馮國用、趙德勝、耿再成、華高、丁德興、俞通海、張德勝、吳良、吳楨、曹良臣、康茂才、吳復、茅成、孫興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虛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張德勝、桑世傑、耿再成、胡大海、丁德興七人配享太廟。此位序屢經刪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單位次。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長子為皇太子,其餘皆分封為王,又分封一個從孫為王,使之出鎮全國險要。一部分鎮守北方以防蒙古的侵擾,稱邊王。他們東起遼東,西迄甘肅,各守據點,保衛著邊疆,如燕王朱棣鎮北平(今北京)、寧王朱權鎮大寧(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縣大明城)、谷王朱穗鎮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稱為「守邊」九王。餘下則星羅棋布,分駐內地。如周王鎮開封、楚王鎮武昌、潭王鎮長沙、蜀王鎮成都、魯王鎮兗州等。諸王中,以北方邊王的勢力最大。如寧王有甲士八萬,戰車六千。而燕王和晉王權力尤高,如中央派來的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等均受其節制,甚至朱元璋允許此二王擴展其軍事勢力,軍中事大者方纔奏聞,但直接導致了建文帝的靖難之變。 明朝穩定之後,朱元璋為明朝制訂了包括《大明律》在內的一系列嚴格的典章制度來約束眾臣。 在朱元璋主政期間,處死了大批不法貪官,包括開國將領朱亮祖,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其中甚至因為郭桓案,空印案殺死數萬名官員。由於朱元璋的吏治嚴厲,在明初相當長一段時間,官員腐敗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雖然對官員要求嚴厲,但非常注意減輕民間普通百姓的負擔,在主政期間,基本上實現了輕徭薄賦,同時多次救濟災民。社會生產力在其統治期間得到了很大的恢復,人口穩定成長。他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明南京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供給皇宮。 朱元璋曾多次籌劃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邊塞的安寧。大勝,並曾成功在甘肅擊敗王保保、在東北逼降納哈出、在蒙古高原幾乎活捉元主脫古思帖木兒。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葬紫金山孝陵。 too much.see it by yourself,thx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C%B1%E5%85%83%E7%92%8B&variant=zh-hk 外國: 亞歷山大大帝希臘語:Μ?γα? Αλ?ξανδρο?或Αλ?ξανδρο? ο Μ?γα?,其名字亞歷山大意為「人類的(ανδρ??)守護者(αλ?ξω)」;公元前356年7月22日—公元前323年6月10日)即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Αλ?ξανδρο? Γ' ο Μακεδ?ν)。馬其頓王國國王。他維持了以馬其頓領導的統一希臘諸城邦,並征服了波斯、及其它亞西亞王國,直至印度的邊界。他用13年時間征服了當時歐洲視角的「已知世界」,被認為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家。 當時的地理環境 [編輯] 形式奇特的國家 古希臘在地理上,其實是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它比現今的希臘要大得多,是巴爾幹半島南部、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西岸的眾多奴隸制城邦的總稱。 古希臘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國家,而是由大大小小的奴隸制城邦所組成的集合體。在當時,即使是大一點的城邦,面積也不過在3000到8000平方公里,人口約20至30萬,而小的城邦,面積就僅有1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0人左右。 生平 [編輯] 早年(前356年~前336年) 亞歷山大正在與他的朋友Craterus一起和一頭獅子拚鬥。亞歷山大三世是馬其頓阿吉德王朝(ο? ?ργε?δαι),國王腓力二世(Φιλιππο? Β')和希臘世界西方蠻國伊庇魯斯(?πειρο?)公主奧林匹亞的兒子。由於她的個性專橫獨斷又神祕,而且喜歡與蛇共眠(普魯塔克),再加上她對亞歷山大的影響,她很令腓力二世厭棄。她對兒子亞歷山大的影響非常大。遠征期間亞歷山大常常會寫信給母親敘述見聞。傳說亞歷山大在埃及西華沙漠阿蒙神殿親眼看過某種奇特的事,但他又絕口不提,只願意寫信告訴他母親一個人而已。信件失傳了,所以亞歷山大到底看到什麼就成為一個謎團。因為在當時馬其頓的謠言和後來阿蒙神諭的顯示,當時記載普遍相信亞歷山大是天神宙斯之子,如普魯塔克傳說(普魯塔克,2.2):在亞歷山大出世之前,奧林匹亞夢見雷電,腓力二世則夢見自己用獅子的封印封住了奧林匹亞的陰道。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的成長受荷馬《伊利亞特》及其中人物阿基里斯和傳說人物海格力斯影響(他的父母王系各稱是海格力斯和阿基里斯的後代,見:普魯塔克,2.1)。亞歷山大小的時候,腓力二世聘請了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作他和其他馬其頓貴族子弟在米埃札(Μ?εζα)的導師。亞里士多德給予他完整的口才和文學訓練,並且激發了他對科學、醫學和哲學的興趣。亞歷山大童年早期就顯示了在音樂和馬術上的才華。普魯塔克記載(普魯塔克,6.4),前344年,12歲的亞歷山大發現一匹被他人認為不能馴服的馬。他只是柔和的對馬說了幾句話便成功地馴服了那匹馬。他給那馬起名為塞弗勒斯(Βουκ?φαλο?)。當時腓力高興地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9E%E6%AD%B7%E5%B1%B1%E5%A4%A7%E5%A4%A7%E5%B8%9D&variant=zh-hk

其他解答:

1)聖伊什特萬一世(匈牙利語:I. (Szent) István,約970年至975年之間—1038年8月15日)匈牙利阿爾帕德王朝大公(997年—1001年)和第一位國王(1001年起)。蓋薩大公之子。 在伊什特萬一世統治時期,馬扎爾人完成了從游牧部落向封建國家的轉變。伊什特萬一世廢除了舊有的按氏族劃分人民的辦法,實行行政區制度(設立國王省)。他在馬扎爾民族中強制推行天主教信仰。1001年,教宗為伊什特萬一世加冕,從此匈牙利升格為王國。 1027年,伊什特萬一世從軟弱無能的波蘭國王梅什科二世手中奪取了隸屬波蘭的斯洛伐克。1030年,伊什特萬一世擊退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的進攻。 伊什特萬一世在1083年即已被宣佈為聖人。他的大髦和劍,以及加冕時的誓詞,直到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都一直是匈牙利國王加冕式上必不可少的內容。 2)羅德里戈·迪亞斯·德·維瓦爾(Rodrigo Díaz de Vivar),人稱熙德(El Cid)(1040年—1099年7月10日),卡斯蒂利亞貴族,華倫西亞的征服者和城主,西班牙民族英雄。 熙德生於比瓦爾村,父親是當地貴族。由於他英勇善戰,贏得摩爾人的尊敬,稱他為「熙德」(阿拉伯語對男子的尊稱)。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六世因熙德對摩爾人作戰功勛卓著,將自己的堂妹希梅娜許配他為妻。 1080年,熙德因未經阿方索國王的同意,擅自對穆斯林王國托萊多發起進攻,引起國王強烈不滿,於次年受流放國外的處分。熙德被迫率領一部分親友和追隨者離開卡斯蒂利亞,到佔據薩拉戈薩的摩爾國王的軍隊中效力,並成為國王的保護人。熙德後來脫離了摩爾國王,由於他驍勇、慷慨大方、寬宏大量,許多卡斯蒂利亞和周圍各王國的勇士慕名前來投奔,熙德的勢力迅速壯大,並不斷地與摩爾人作戰,屢戰屢勝。 1094年,熙德攻下了瓦倫西亞及其周圍地區,成為這一地區實際上的統治者。1099年,熙德在瓦倫西亞去世,他的妻子希梅娜攜其遺體回卡斯蒂利亞。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8758B59A7FA1EEA7
arrow
arrow

    bxzbth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